明代三部《衢州府志》还家记



发布日期:2010-03-13 信息来源:衢州市图书馆


明代三部《衢州府志》还家记
木铎
 
 
    衢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悠久的历史,可从古代地方志纂修得以印证。现存最早记载衢州的志书有三部,这就是明代的弘治、嘉靖、天启三个朝代分别编修的《衢州府志》。但是,因岁月久远,这三部志书衢州早已不存。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三部志书才重新回到衢州。
    《弘治衢州府志》15卷。主修者沈杰,江苏长洲人,成化八年(1484)进士,弘治十一年(1498)年任衢州知府,是一位有政绩的知府,正是因为他向皇帝上疏,使衢州孔氏得以复爵。该志修于弘治十六年(1503)。藏于宁波天一阁。
    《嘉靖衢州府志》16卷,修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知府杨准等修,江山人赵镗纂辑。该书藏于北京图书馆。余绍宋先生二十年代修龙游县志时托叶左文(渭青)先生抄录。全书缺卷九,余绍宋据天启《衢州府志》职官门补入。该抄本藏于浙江图书馆。
    《天启衢州府志》16卷首1卷。明知府林应翔主修,叶秉敬纂。浙江图书馆有藏。
    1989年8月15日,衢州市第一次市志工作会议召开,衢州市志编纂工作正式启动。但当时从市志办公室到各部门负责修志人员,普遍反映:缺资料。因为从1955年撤销衢州专区到1985年建衢州市,作为地市一级的行政机构中断了三十年,这对宏观综合记载地市历史是很困难的。另一方面,现存史料也非常缺,资料室只有一部《康熙衢州府志》。市志办的罗名鋆、曹梅魁等老先生都认为,市志办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地将三部旧志收集回家。为此市志办专门打报告,申请到旧志还家专项经费6000元,以保证这项工作能顺利进行。主任傅春龄指派我具体做这件事情。
    我接受这任务后首先想到了在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工作的余子安先生。1990年的1月中旬,我去杭州西湖孤山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向余子安先生说明了我的来意。他表示家乡修志理应帮忙,而且这三部志书馆内均有。他向有关领导请示。但领导虽同意,却坚持要收资料费,每页0.5元。因是明本,属善本,不许复印。这等于给我出难题,三部志书近万页,且不说资料费昂贵,还得雇人抄写,如此这三部衢州府志何时才能回家。但余子安先生有办法,他对该领导说,三部衢州府志中有两部原是他祖父余绍宋寒柯堂藏书,1950年由他父亲余翼(意陶)将所有寒柯堂藏书都捐赠给了政府,按规定,其家属后人在复制、查阅时,收藏单位有义务提供服务。听了此话该领导不作声,算是同意了。
    接着事情就好办了。余子安带我进了库房。这是孤山上的一幢仿古建筑,画栋雕梁,古色古香。里头庋藏的全是宋元明清的善本。管理员为我们调出了宏治、嘉靖、天启三部志书,每部各四册,其中宏治、天启是明版,嘉靖是手抄本。我翻开嘉靖本,全书蝇头小楷,字迹工整秀丽。不像是叶左文字迹。许多页的书眉上,有批语,分朱、黑二种,从字迹、内容及语气上可以看出朱色为叶批,黑色为余批。这就是说,这部嘉靖衢州府志的确是当年余绍宋修龙游县志时,请时在京师图书馆工作的叶左文抄录的,但具体抄录的不是他本人。而叶左文、余绍宋都认真地进行过校审。
    面对三部志书,我与余子安讨论如何复制。管理员告诉我,明天启衢州府志馆里有七十年代台湾重版本,也就是说,天启志可用台湾版直接复印。但宏治本不能直接复制,嘉靖本虽是抄本,但是唯一的,同样不许直接复制,图书馆的规矩不能破。但天下事难不住热心人。余子安先生找来技术部姓苏的工程师,采用缩微拍片还原复制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二部志书用一种特殊的胶卷拍下来,每页一拍,然后以胶片在投影机上还原复印。仅用了几天时间三部府志就复制完毕。原先设想一项有很大难度的任务,在余子安的帮助下很顺利地完成了。我翻开刚复制成的嘉靖《衢州府志》,心里有点激动,明代三部府志还家,对本届修志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更重要的是,衢州从此有了明代的文献,这将为研究衢州地方史者提供极大的便利。如果说,对嘉靖衢州府志的复制本还有那么一点遗憾的话,就是复印后书眉上“朱批”与“墨批”难以辨认了。复印后的朱色也成了黑色,不过只是颜色淡了些,细心的读者仍然可辨别。利用暇时余子安又带我去了杭州古籍书店,为市志办购买了《四库提要》、《重修浙江通志稿》、《文澜学报》、《金石书画》等十几种工具书与资料书,这些书籍在日后修志中都起了重要作用。
    三部明代志书回家后,我得到了主任傅春龄的表扬。听了我的汇报后,傅春龄当即致电余子安,代表志办全体工作人员向他表示衷心感谢。市志办公室当即又复印了一套。此后,市城建局、市档案馆也各自复印了一套。这些年来,衢州市出版了许多部门志,发表了许多研究地方史的文章,内中引用三部明代志书资料不在少数。在研究宣传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三部明代衢州府志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近期新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