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春龄事略 | ||
| ||
平生几度遇狂飚 坦荡胸怀未折腰 ——傅春龄事略 巫少飞 7月10日,德高望重的傅春龄先生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本文辑其部分事迹以示纪念。 在白色恐怖中坚持血与火的斗争 1922年出生的傅春龄,字以白,衢州龙游人。少年时,傅春龄就读于衢州一中;1947年,毕业于上海国立暨南大学中文系。 在上海国立暨南大学读书时,傅春龄系学艺部长、学生会常务理事,由他出面邀请来暨大演讲的就有郭沫若、马寅初、叶圣陶、马叙伦等,在进步思想熏陶下,傅春龄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大学时代,傅春龄即投身爱国民主学生运动,在“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上海“五·二○运动”中被捕入狱,后以“共党嫌疑分子”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在“曹园”。1948年出狱后,“衢州六烈士”之一的林维雁派人秘密通知傅春龄,邀他在龙游发展党支部。傅春龄正是在那时开始毕生的信仰追求: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之后,傅春龄参加了中共闽浙赣区(省)党委城工部地下党,在党内先后担任中共闽浙边城工委委员、中共龙游临工委书记等职,系建国前龙游县最后一任中共地下党主要领导。在傅春龄等一批革命志士的努力下,当年的城工部在浙江发展组织并逐步壮大,先后在10个县发展了城工部组织,有党员250多名,并在江山、开化和缙(云)磐(安)建立了3支游击队,有队员450多人。1949年1月和3月,衢州中心支部二次遭受敌人破坏,衢城白色恐怖日益加剧。但这并没有动摇傅春龄等人的革命信念。他们转移到龙游庙下乡山区,与战友们继续开展发展党组织、组建武装力量以及各项迎接解放军的准备工作,为配合解放衢州作出了重要贡献。 傅春龄生前于每年清明都要祭奠“衢州六烈士”,他们是闽浙赣区党委所属衢州中心支部领导成员江文焕、林维雁(女)、李子珍、王多祥、郑南轩、高寿华等六烈士。傅春龄生前即与“衢州六烈士”等一批革命志士在祖国黎明前的黑暗里毅然投身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中坚持血与火的斗争。傅春龄曾为“衢州六烈士”赋诗云:“东方将曙君早行,抛向人间热与光。” 春风化雨 解放后,傅春龄先后在衢州、江山两市县从事教育行政领导工作,时达36年之久,为浙江省任职时间最长的县教育局长。1985年,傅春龄任市第一届政协常委、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兼文史委主任和提案委副主任。离休后担任市诗词学会会长、市教育学会副会长、龙游县华岗研究会副会长等。 傅春龄一生钟情教育事业,在教育界曾担任省教育学会理事等职。在江山主持文教工作时,傅春龄首创五所农村中学,布局合理,规划前瞻,每所占地均达二三百亩,不仅为后来的人口高峰期办学减了压,也为学校上规模和等级打下了基础。在傅春龄等人的努力下,江山的文教事业得到长足进步,曾获得过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这在全省是唯一一家。他本人曾荣获浙江省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从事教育工作期间,傅春龄熟识所管辖的每一所学校,对老师体贴入微。如果有老师病了,他会嘘寒问暖;如果老师有新的成果,他会给以赞扬和鼓励。教师们亲切地称他为“教师的贴心人”。傅春龄所写《职教现状和远景》一文,获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学术研究成果二等奖。 1989年,傅春龄在衢州市政协一届五次会议上,作了《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的专题发言。列举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十大危害”,并提出纠正这种片面做法的“七大措施”。傅春龄在教育岗位上,数十年倡导素质教育,从根本上关心下一代。 傅春龄就是这样一位叱咤风云而又柔情满怀的长者,在他70岁时,江山教育界代表曾赠他“春风化雨”的一方贺匾。 为三衢延续文脉 傅春龄曾主编《衢州文史资料》10辑,分别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年,傅春龄任衢州市志编纂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具体主持《衢州市志》编纂工作。2002年,香港语丝出版社出版《傅春龄文稿》。 傅春龄主编的《衢州文史资料》,裒集和搜集乡邦文献计120余万字,这些文史资料都是三衢历史文化的血小板,延续着三衢文脉。为编好文史资料,傅春龄先后与费孝通、徐以新、胡子昂、叶圣陶、艾青等通信联系,《衢州历代诗选》即是傅春龄请艾青题词,汪贤度、刘衍文作序的。 傅春龄主持《衢州市志》编纂工作,历时5年,完成志稿205万字。该志广搜博览,创蓁辟莽,迭伏辑萃。荣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傅春龄获市长签名的“盛世修志,功在千秋”的奖状;1996年,傅春龄获省政协颁发的“在人民政协文史资料中作出杰出贡献”的荣誉证书。此外,傅春龄还曾任《浙江省古今人物志大辞典》副主编、《浙江人物志》编委、浙江省诗词学会理事等职。 傅春龄身体力行地做好衢州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面对目光短浅者要挖江山虎山,傅春龄曾大声疾呼“禁止采石”。2004年,江山一家企业邀请市诗词学会搞雅集活动。傅春龄问:“是否破坏虎山的企业?是,则不去!”现在虎山已人工复绿,傅春龄的呼声保留了虎山默默,须水淙淙。 诗心证心史 1989年,我市成立了诗词学会,傅春龄受众人推举连续17年任诗词学会会长。凭着一副热肠,两袖清风,硬是把诗会办得红红火火,影响波及全省乃至全国。诗会在傅春龄主持下,从最早的“九九诗会”(1990年)开始,10多年来,先后举行了“乌溪江诗会”、“三衢山诗会”、“龙游石窟诗会”等。随着诗会的开展,他们的足迹也踏遍了三衢大地,他们为这块土地或吟哦、或赋颂、或挥毫,他们的诗词见证了衢州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每次诗会结束后,诗友们创作的诗词、楹联、书画、题词都要进行统计,并结集出版。 2003年,诗会承办了“三衢诗会”,来自北京、南京、香港及本省、市、县的丁芒、梁东、戴盟等120多位诗坛名宿,吟诗填词700余首,撰联50余副。短短三日的诗会诞生一部名为《衢州咏》的诗集,不能不说是个盛举。 傅春龄一直坚持写诗,他热爱生活,诗思如泉。为了追求精品,82岁那年,傅春龄申请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的函授研修班,拜《中华诗刊》主编杨金亭门下研读。傅春龄诗中有史,所作的诗词,记录了自抗战以来历经的学运、敌后地下斗争及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傅春龄诗词》几乎是一本目击、身受、心感的编年实录,他从不同侧面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留下了宝贵史料,启迪人们不忘以史为鉴。 傅春龄的诗作喜怒哀乐情真意切,状形绘色朴素无华。读其表情达意的诗文,你能体悟到那种贤其贤,亲其亲,恶其恶的君子情怀! 傅春龄无意为诗人,他写诗仅是兴之所至。市诗词学会会长祝瑜英说,傅老本质上是一个勤政爱民的行政领导,一个才华横溢的社会活动家。他的生命才情都溶铸在一个个漂亮的行政行为和成功的社会活动中。 无论是纪念毛泽东诞辰诗会,还是古城文化节;无论是“六一”儿童节,还是《师范长存》的书籍首发式……这位热情的老人生前出现在为汶川灾区捐献书画作品的现场上,出现在新生入学典礼的讲台上,出现在鼓励新党员、新团员继承先烈遗志的烈士纪念碑前…… 陷防川之役而不能降其志。傅春龄一生百劫虽经,犹以宽约待人,持平论事,胸襟坦荡,在“大功不狂、大落不伤”中,百折不挠地怀着初衷,向着理想阔步前行。其所受的委屈和苦难,都忽略不记,他仅记着入党的初衷、记着烈士的榜样、记着服务人民讴歌党!傅春龄在任何情况下干任何工作,他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凡他所担任的工作,总是硕果累累,声名远扬。 这位深受浙西人民敬重爱戴的老人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生前曾说过:“我既然能从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中幸存下来,就应该继续发挥先烈们的精神,贡献毕生的精力做好本职工作。”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