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乡翻似烂柯人” | ||
| ||
“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的“烂柯”缘 陈定謇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与专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诏王叔文很要好。太子当上皇帝后,他的教师王叔文组阁执政,就提拔棋友刘禹锡当监察御史。后来王叔文改革失败,刘禹锡也被守旧派一贬再贬,在边远地区度过了二十多年半流放的生活。 晚年,刘禹锡回到内地,在扬州遇到了白居易,诗友们设宴为他接风。在宴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长期被贬的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刘禹锡也即席和了一首,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在这首诗中,刘禹锡借用“烂柯”这一典故,表达贬谪迁徙二十多年,暮年返乡,人事全非恍然隔世的心情。不过,整首诗的格调高昂,表现了诗人百折不挠的精神,至今还砥砺着人们积极进取奋斗。刘禹锡贴切地运用“烂柯”这一典故,和他精通棋艺是分不开的。 刘禹锡在贬居巴楚和岭南时,结识了不少山野之士、方外之人,其中就包括爱下棋的僧人,刘禹锡在诗中写过两位。其一《海阳湖别浩初师》,小引中说“潇湘间,无土山,无浊水,民乘是气,往往清慧而文。长沙人浩初生,现因地而清矣,故去荤洗虑,……与泉石为笃,故携之以嬉。及言旋,复引与共载于湖上,弈于树石间。”真是一种令人神往的诗境与弈境。 刘禹锡在《观棋歌送儇师西游》中,又刻划了一位嗜棋如命且棋艺高超的棋僧形象,全诗如下: 长沙男子东林师,闲读艺经工弈棋。 有时凝思如入定,暗覆一局谁能知。 今年访予来小桂,方袍袖中贮新势。 山人无事秋日长,白昼懵懵眠匡床。 因君临局看斗智,不觉迟景沉西墙。 自从仙人遇樵子,直到开元王长史。 前身后身付馀习,百变千化无穷已。 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见搏击三秋兵。 雁行布陈众未晓,虎穴得子人皆惊。 行尽三湘不逢敌,终日饶人损机格。 自言台阁有知音,悠然远起西游心。 商山夏木阴寂寂,好处徘徊驻飞锡。 忽思争道画平沙,独笑无言心有适。 蔼蔼京城在九天,贵游豪士足华筵。 此时一行出人意,赌取声名不要钱。 全诗的重心不在以棋理参佛理,而专注于棋艺本身,为我们了解唐代佛僧的棋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所谓“自从仙人遇樵子,直到开元王长史。”前者即指王质观弈烂柯,后者指唐开元间棋待诏王积薪擅名一时。 刘禹锡虽没到过衢州的烂柯山,但一直景仰向往。当时衢州刺史徐放送他缟纻、竹书箱,刘禹锡以《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贶》一诗为谢: 烂柯山下旧仙郎,列宿来添婺女光。 远放歌声分白纻,知传家学与青箱。 水朝沧海何时去,兰在幽林亦自芳。 闻说天台有遗爱,人将琪树比甘棠。 诗中用“烂柯山下旧仙郎”称许徐放(约元和九年(814)来衢任刺史),而名句“兰在幽林亦自芳”历来被人推崇。刘禹锡如果不是一生蹭蹬颠沛,肯定会来朝拜衢州的围棋名山,和朋友叙叙旧,和高手摆摆谱。不过,有那么几诗也很不错了,何况这还是名篇,被收入许多选本,诗句也常被人摘录引用。 笔者曾用刘禹锡的诗句,翻写过一幅楹联,为:“日月长存,遗世何如采樵客;山河骤变,到乡翻似烂柯人。”现在,衢州和烂柯山的建设都很快,弹指一挥间,许多工业区、街道、大厦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一年等于过去的十年甚至百年千年,许多衢籍游子,出外时间虽短,但很多回来竟辨不出日新月异的故土了。王质一日之间认不出回家的路,在古代那只是一个奇妙的幻想,而在今天,却逐渐变成一个可以实现的美好事实。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